母秋热死牛?当心这只“秋老虎”还会伤人!

2018-08-14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立秋为夏秋之交,天气由热转凉,昼夜温差增大,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在这个节气要特别重视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

民间智慧:秋分“公母” “母秋”很热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立秋意味着暑去凉来,也意味着秋天的开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到了,但并不代表着天气立刻进入秋季模式。在立秋的时候,我国部分地方会有“公秋”和“母秋”的说法。公秋和母秋的区分方法主要看每年立秋的具体时间,那么今年立秋是公秋还是母秋呢?

  第一种说法是“单双日说”,根据杨心佛先生在《金陵十记》中表述应该是:“单日公秋、双日母秋”。这一说法也在民间被广泛流传。根据这一说法,“公秋爽,母秋凶”,2018年立秋是农历6月26日(公历8月7日)21时30分34秒。按照这种说法,今年应该是母秋,接下来的日子“秋老虎”会继续发威,炎热无比。

  第二个说法则是“昼夜说”,也就是白天立秋为“公秋”,夜晚立秋为“母秋”。《中国方言大词典》有公秋母秋条,也表示白天立秋为公秋,夜晚立秋为母秋。按照这一说法,21时30分34秒立秋,无疑是母秋,按照民俗“朝立秋凉飕飕,夜立秋热烘烘。早上立了秋,晚上把扇丢,晚上立了秋,来日热死牛”。根据这个说法,接下来还要热上很长一段时间。

“秋老虎”肆虐 警惕多种疾病

  民间俗谚是生活经验总结,有一定的智慧,但要判断今秋热或者凉还是要以气象预报为准。不过,由于“立秋”是夏秋两季的交点,因而往往是各类疾病高发的时期,稍不留神就可能被“秋老虎”所伤。

  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例,立秋后,早晚凉爽,白天酷热,昼夜温差增大,一冷一热,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大。如果不加注意,出了汗马上给身体“冷刺激”,会使老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患者血管急剧收缩,诱发脑血管破裂出血、脑梗塞等。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戴秀珍主任提醒,每一次季节交替,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来说,都是一次考验。因此在这段时间,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应该予以足够重视。一旦发现有头晕头痛、四肢瘫软无力、一过性视线模糊等情况,切勿拖延就诊检查,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此外,夏秋交替之际,像伤风感冒、呼吸道疾病、腹泻等也极易被诱发。

健康生活 防患未然

  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但戴秀珍主任指出,“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骤然变冷时,适当增衣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招灾惹病。

  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三高”人群来说,这个节气的饮食起居要特别留神,因为在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各种因素中,“三高”首当其冲。

  首先,要科学饮食。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多摄入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吃优质蛋白。可适量多吃醋、山楂等降血脂、软化血管的食物,戒除烟酒。

  其次,要加强锻炼,控制体重。多安排科学的运动方法,比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较好每周坚持3次以上。

  第三,调整心情,少操心。可以更多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

  第四,勤做体检。每年进行一次常规体检必不可少,提早发现疾病。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国庆、中秋长假 来一场健康的心理“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