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什么“秘密武器”一次次把危重患者从死神身边救回? 九楼ICU李鲁萍团队纪事

2017-05-12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六十九岁的徐阿姨终于成功脱离了呼吸机,一两个月后她的气管切开部位就可以封管了。这是她从外院转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九楼外科ICU(重症监护室)抢救以后度过的第五天。

  徐阿姨能转危为安,也是一个奇迹。她是脑干出血、重度脑梗,并发肺部严重感染,昏迷不醒。由于病情严重,气管已经被切开,上了呼吸机。刚转进来的时候,家属都做了最坏的打算:脑干出血的患者常有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肺换气功能降低,造成脑供血不足,进而加重脑水肿。脑水肿进一步加剧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会增加脑干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所以控制肺部感染是治疗的重点,然而昏迷不醒又会使患者没有吞咽反射,肺部的痰液不及时吸出又会加重感染,就这样,患者的情况会越来越坏。

  

  尊重每一个生命,坚持对每一个生命永不放弃希望

  看上去患者已经危在旦夕,家属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李鲁萍主任,幸运的是,他们找对了人,ICU李鲁萍主任团队又一次凭借专业、勇气和细心把一位危重患者从死神身边拉了回来!

  ICU,一个与死神博弈的战场

  重症监护室(Insensive Care Unit) ,简称ICU,讲究治疗的深度,追求成功率,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蓝十字脑科医院的ICU,几乎所有设备都来自进口,李鲁萍的团队就像战场上“三头六臂”的元帅和士兵,熟练运用手中的各种武器,帮助昏迷不醒的、脏器衰竭的、并发症严重的患者、植物人,与死神交战。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宗旨,李鲁萍主任就是那个带领团队,帮助患者一次次和死神搏斗、并且经常取得胜利的勇士。谈起徐阿姨五天脱呼吸机成功,李鲁萍主任说:“类似这样的病人,我们真的救回来很多很多!”

  

  ICU,就像没有硝烟的战场

  

李鲁萍团队在ICU对危重患者进行监护

  那么,是什么“秘密武器”,让他们力挽狂澜、一次次把走在去往黄泉路上的危重患者、植物人救回?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在全市一千多个竞争者中力拔头筹、获得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2015~2016年度“优秀科室”荣誉?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运用电子支气管内窥镜成功控制肺部感染

  救治徐阿姨这样的患者,李鲁萍使用得心应手的武器之一就是电子支气管镜,电子支气管镜尤其适用于危重病人的紧急抢救,平时常用于检查,最近几年也应用于治疗。因为曾有在胸科医院工作三十多年的丰富经验,李鲁萍主任对气管镜的治疗应用掌握得炉火纯青。迅速、准确使用气管镜可以及时将患者肺内深部痰液吸出,同时正确使用一定量的抗生素,有效控制好肺部感染,就可以较好控制脑干出血等病情,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李鲁萍主任运用电子纤支镜为肺部感染的患者吸痰

  ICU近期成功救治的五十多岁的俞某,送来的时候脑干出血、脑梗,肺部感染,昏迷不醒。要抢救这类危重病人,使用气管镜一般需要切开气管,但患者家属不愿意切开气管。李鲁萍主任把难度和风险留给了自己,满足了家属的要求。在不切开气管的情况下,仍然成功使用了纤支镜控制了肺部感染的问题,同时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在病房进行康复训练,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三十九岁的患者戴某转入蓝十字脑科ICU时,高血压,脑干出血,肺部感染,气管切开,上呼吸机。李鲁萍主任照例使用了支气管镜成功进行深部吸痰,配以针灸、中药活血化瘀、营养细胞、醒脑开窍、西药抗感染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也帮助患者成功化解了危机,顺利康复出院。

  

  使用中医针灸对患者进行强化救治在临床上效果理想

  蓝十字ICU有一项特色,就是将传统的针灸、头皮针、中药等运用于ICU的强化救治中,起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救回了很多脑干出血、脑梗、肺部感染、气管切开、上着呼吸机的患者,还成功促醒多名植物人状态患者。这些“秘密武器”的成功使用,多次让ICU的勇士们在与死神的博弈中取得胜利!

  为“浙江好人”,她把营养滋补品全贡献了

  李鲁萍团队曾经在几年前成功救治过荣获“浙江好人”称号的郑昌根。他有很多基础疾病:高位截瘫近40年、肺部感染、II型糖尿病、阻塞性睡眠综合症、体位性低血压、自主性高血压、两侧腔隙性脑梗塞、右冠状动脉病(ST度轻度抬高)等等,也正因如此,郑昌根的慈善事迹更加弥足珍贵,也深深感动了李鲁萍。

  

  2015年,郑昌根在李鲁萍团队的成功救治后康复出院

  2017年初,郑昌根因感冒引起肺部感染加重,心塞、阻塞性肺炎、氧饱和度低、血压非常不稳定,在危急之际,他点名要继续到上海蓝十字找李鲁萍主任,他深知只有李鲁萍可以帮他战胜死神。刚进医院时,郑昌根因为高位截瘫,导致咳嗽反应差,而肺部感染,不及时吸出痰又很危险,要考虑使用纤支镜这个法宝了。但是否要为他切开气管上呼吸机,李鲁萍有些犹豫,因为郑昌根不想切开气管。于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李鲁萍主任把风险留给了自己,把人性化的关怀留给了患者,没有切气管,给自己增加了更大的工作量和难度。好在,李鲁萍的高超技术和自信带来的勇气又一次幸运地使郑昌根的病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2017年,郑昌根在危急时刻再一次选择了李鲁萍主任

  监护救治郑昌根这样的患者,李鲁萍坦承“压力非常大”,尽管郑昌根病情十分的危重,可是有很多理由让抢救不允许失败。如履薄冰之下,李鲁萍如以往那样尽心尽力,还给自己的工作加码。

  救治郑昌根期间,每天一早五点钟,李鲁萍就在家里的厨房忙开了:西洋参、海参、三七粉、鲜鱼、鲜鸡 ······ 原本是家人给李鲁萍滋补身体用的营养品,她全贡献了出来,亲自熬制、烹饪,小心地装进保温瓶,带到病房,像侍奉亲人那样给郑昌根送去、喂下。“郑昌根的肺病需要大量补充营养,身边又没有亲人,我这样做才能确保万无一失。”李鲁萍凭借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和无比敬业的精神,使郑昌根又一次康复出院了。胜利的天平再次向ICU的勇士们倾斜。

  进修MBA管理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

  李鲁萍主任是个闲不住的大忙人,她习惯于在第一线观察每一位患者,熟悉每一位患者,对他们的每个指标了如指掌。偶尔在ICU不太忙的时候,她还会去其他病区帮忙,自己找活干。有个八十多岁的大面积脑梗病人,腿部压疮造成浮肿,经过她的护理,腿部压疮好转、消肿了。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努力救活患者,是李鲁萍最快乐的事。

  虽然她看上去柔弱,却蕴藏着惊人的能量。虽然已经不再年轻,却充满活力,保持着旺盛的学习力和对巨大困难的挑战精神。多年来,她参加了近万次的重危患者的抢救,坚持带教、监督,培养了一批骨干,还运用在交通大学安泰学院进修MBA管理学的知识,帮助ICU成为蓝十字脑科医院常年的先进集体。李鲁萍主任说:“这也要靠与神经外科的默契配合,一支团结的队伍才能打好胜仗。”

  

  忙碌半天,李鲁萍主任终于可以吃一顿简单的午饭

  

  李鲁萍主任(右三)领取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2015~2016年度“优秀科室”牌匾

  现在,ICU的“秘密武器”已经充分展现了,那就是:服务、技术、人文关怀。能够一次次取得对危重病人抢救的胜利,从来不是偶然的幸运。蓝十字ICU的勇士们,正运用这些武器、踩着救护车的蜂鸣声,前进在抢救生命的通道上!

上一篇:“红十字”携手“蓝十字” 弘扬博爱为民生

下一篇:“腊梅”吐芳:满心是善,满眼是爱 ——记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第三届“上药杯”优秀护士丁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