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 神经内科孙晓江教授率先开展脑卒中诊治指南授课

2019-04-30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为加强学术交流,提升诊疗水平,4月25日下午,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教研室组织开展了教学讲课活动,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蓝十字神经内科教研室主任孙晓江就《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下称“指南”)进行了精彩解读,潘耀良副院长及全院内科临床医生参加交流。

▲ 神经内科教研室率先组织开展教学讲课活动

  孙晓江主任说:“目前多国指南倡导从急诊就诊到开始溶栓(door-to-drug)应争取在60min内完成,有条件应尽量缩短进院至溶栓治疗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则提出应将超过50%的静脉溶栓患者的DNT时间缩短至60min以内。”

  孙晓江主任就“脑卒中急诊救治体系(新增)、院前处理、卒中单元、急诊室处理、急诊期诊断与治疗(修订)”为主题进行了讲解。孙晓江主任指出,在急诊室处理环节,2018年新版指南推荐意见增加了以下内容:

  按诊断流程对疑似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后 60 分钟 内完成 CT 等基本评估并开始治疗,有条件应尽量缩短进院至开始溶栓治疗时间(DNT)(Ⅰ级推荐,B 级证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流程应包括如下5个步骤:

  第一步,是否为脑卒中?排除非血管性疾病。

  第二步,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脑CT/MRI检查排除出血性脑卒中。

  第三步,卒中严重程度?根据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

  第四步,能否进行溶栓治疗?是否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核对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五步,结合病史、实验室、脑病变和血管病变等影像检查资料进行病因分型。

▲ 孙晓江主任就“指南”进行讲解

  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面,孙晓江主任表示2018年指南进行了重要新增推荐,遵循静脉阿替普酶溶栓优先原则,静脉溶栓是血管再通的首选方法(Ⅰ级推荐,A 级证据)。如果该患者符合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机械取栓指征,应该先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Ⅰ级推荐,A 级证据)。

  对存在静脉榕栓禁忌的部分患者使用机械取栓是合理的(Ⅱ级推荐,C 级证据)。

  最后孙晓江主任与李振并主任、李世平主任、张静波主任、戴秀珍主任进行了热烈讨论,并达成共识:“指南”是指导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临床医师应该遵循,但在临床运用时还需结合个体具体情况进行运用。

▲ 各位医生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此次教学讲课活动为临床医生搭建了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平台,不仅有助于提升诊疗水平,同时对推进医院学科建设,造就高水平医生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一直致力于脑卒中的防治工作,严格遵循“指南”开展工作,医院目前引进国内先进的“长海模式”开通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在蓝十字脑科医院卒中中心,不仅挂号首诊、血液检查、影像检查、内科用药、血管内治疗、多学科会诊、外科手术、重症监护等多个环节通过构建“绿色通道”全部打通,而且还打通院前急救和院后管理,真正形成一个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关护闭环,目前卒中患者溶栓时间(DNT)取得突破,实现从到院到开始溶栓最短27分钟内完成。医院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获得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首批30个“创新医疗服务品牌”。

上一篇:生活不只有工作,还有诗和远方 |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员工旅游团出发啦!

下一篇:“素素白衣裹善心 犹似天使降人间” ——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3B病区的白衣天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