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味”——火锅季这样吃还可能会得这个病……

2019-12-30 来源: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火锅下肚,暖过秋裤——寒冬凛冽,整上一顿麻辣火锅,咪上两口小酒,疲劳和烦恼随汗液从毛孔“滋”出来的瞬间,不亦快哉。然而,一不留神,就有可能“病从口入”。  

  人在“江湖中” 还有“寄生虫”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语出《老子》)

  厨师们则以“水”为脉络,发明了“进可观江湖烟火,退可守陋室本味”的火锅,流传至今。

  ▲ 火锅文化“博大精深”

  一架炉、一口锅、几碟配菜一壶酒——46岁的未大哥(化名)最近吃了顿让他“心惊肉跳”的麻辣火锅。据《半岛晨报》报道,从事建筑工作的未大哥在吃完火锅后不久,出现白天头晕、头顶胀痛,半夜熟睡状态中出现肢体抽搐、口吐白沫等癫痫症状。工友将其送至当地医院,经过仔细问诊后,考虑到前不久吃过火锅涮猪肉、羊肉,建议患者查头颅磁共振。

  检查结果发现,两侧大脑半球多发病变,结合血和脑脊液中囊虫抗体阳性,诊断为脑囊虫病。医生分析,那些肉食材可能本身有猪囊尾蚴虫寄生,肉没有涮熟透,导致寄生虫通过消化道进入了患者的脑部。经住院行驱虫、降颅压治疗后,未大哥病情得以控制。

  “那些肉我就随便涮了下,很心急便吃了下去,由于麻辣锅底红通通的,压根看不出肉有没有熟透。”在找出病因后,未大哥仍心有余悸。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五病区主任李振并表示,脑囊虫病是由寄生虫(猪绦虫为主)传染导致的一种顽固性颅脑内疾病。当食入受囊虫感染的猪肉等肉制品或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虫卵在肠道内孵化出幼虫,再钻入肠壁,随血液循环及淋巴液到达全身各处。由于人类的大脑血液循环最大,所以最常累及的就是脑部。

  一旦寄生虫到达脑实质以及脑室内,可造成脑组织及大脑中枢严重损伤。可出现头痛、浑身无力、肢体运动障碍,严重的可导致癫痫、视物不清甚至失明等,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发病有“潜伏期” 强调个性化诊疗

  脑囊虫病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世卫组织WHO此前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拉丁美洲、非洲、亚洲,猪绦虫流行区患病率甚至高达总人口的2%-4%。更让人“头痛”的是,该病的潜伏期较长,可以从数月至数年不等,甚至有潜伏期长达二十年的病例报道。

 

  进入脑内的囊虫的生命周期分为:亚临床期、活动期、死亡期和钙化期。影像学上相对应的可分为:活虫期、胶样期、结节-肉芽肿期和钙化期。

  1.亚临床期:又称共存期,影像可见有头节的囊虫病灶,周边无水肿。

  2.活动期:虫体释放代谢产物引起脑组织病变反应,有临床症状;影像上可见病灶周围水肿。

  3.死亡期:虫体死亡产生大量抗原和毒素,人体产生强烈的抗原反应,出现典型临床症状,病灶周围水肿明显。

  4.钙化期:虫体死亡被吸收形成钙化,免疫反应消失,临床表现减轻或消失;影像上可见钙化,但无水肿带。

  据李振并主任介绍,脑囊虫病的治疗应结合神经影像学、血清检测结果等综合分析决定治疗方案。该疾病的治疗强调个性化,根据分型、病灶数量、病灶位置、病灶大小、分期及临床表现的不同,采取包括药物驱虫、脱水、激素抗炎及外科手术等不同治疗方法。如:脑实质型以药物驱虫治疗为主,配合脱水及抗炎治疗避免颅高压反应;脑室型则考虑选择手术摘除囊虫,术后配合药物驱虫治疗等。

  因此,一旦怀疑患上了脑囊虫病,应尽快进行检查以明确病情,正确诊断,合理治疗,对改善脑囊虫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要防“虫从口入” 请做到以下几点

  脑囊虫病属于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途径有两种:

  一种是自身感染,由于吃了含有猪肉绦虫囊蚴的病猪肉(又称“米猪肉”),感染绦虫,再引发囊虫病;

  另一种是异体感染,是由于食入被绦虫卵污染的水源、蔬菜、瓜果等不洁食物而感染

  可以看出,脑囊虫病是真正意义的“虫从口入”,但罪魁祸首并不是火锅本身,而是错误的吃火锅方法。

  李振并主任提醒,脑囊虫病重在预防,预防的关键就是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1.尽量不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鱼、虾、蟹、肉等。烹调时一定要先洗净,烧熟后食用。/p>

  2.生食和熟食的砧板、刀具和容器要分开。

  3.餐前便后洗手。

  4.不食用来源不明的肉类和海鲜产品。研究表明,肉类在零下12-13°C的条件下冷冻12小时,可杀死囊尾蚴。因此建议到正规超市或肉店购买检验检疫合格的食材。

上一篇:流感≠感冒,这些预防措施赶紧 Keep in mind

下一篇:脑中风一旦发生,家属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