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好久没这么舒服了!”——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做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的第二天,周老伯(化名)紧紧拉住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刘伟钦主任的手,如是说道。
在一旁,已经几个月没安稳睡觉的周老伯的儿子,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但他眼眶里却是湿湿的。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好日子突遭“晴天霹雳”
今年54岁的周老伯,已经被帕金森病折磨了10个年头了。
2013年,因出现行走前冲、转身费劲和睡觉时翻身困难,周老伯进行了左侧丘脑底核毁损手术。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此后长期通过药物控制病情。
周老伯的儿子周先生在外地长期从事酒店管理工作,将患病的父亲交由妻子和母亲钱阿姨(化名)照料。他虽然工作紧张繁忙,只要一有空,便赶回家里陪伴老人。
“我主外,她们主内,爸爸的病情控制得不错,日子过得还是很有盼头的。”周先生说道。
▲ “噩梦”不期而至
然而,今年9月4日,如同噩梦般,一场意外突然降临。
这一天,恰逢周老伯54岁生日,虽然只是个小生日,却让全家人终生难忘。
当天,钱阿姨觉得有点头痛,跟媳妇打了个招呼后就自己骑车去就近医院检查。在医院刚做好CT,走到急诊室门口时,钱阿姨一下子栽倒在地不省人事。诊断发现,钱阿姨脑部血管畸形破裂伴出血,需立即抢救。
所幸经当地医院全力救治,钱阿姨脱离了生命危险。然而,在ICU住了大半个月,花掉的数十万元治疗费用,几乎“清空”了这个家的所有积蓄。
“我已做好最坏的打算,尽全力保住父母”
虽然钱阿姨暂时没有生命危险,但受限于当地的医疗条件,其脑部畸形血管又靠近被称为“生命禁区”的脑干部位,未进行针对性治疗,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急性脑出血后,钱阿姨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不会说话,右上肢几乎无法动作,日常生活需要家人照顾。
“我太难了!”周先生感慨自己命运多舛,却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他暂时放下工作,和妻子两个人分别照顾疾病缠身的父亲和母亲。
也许是受到钱阿姨脑出血意外的刺激,周老伯的帕金森病病情出现持续加重,每天需要服药4次,且服药后1小时左右才能起效,药效持续时间只有1.5小时左右。尤其到了晚上,由于肢体僵硬不能翻身,加之小便困难,几乎无法正常入睡。
“每天半夜两三点,爸爸就再也睡不着了,我就得起来陪他说说话,帮助他翻身。”周先生说。
有一次,周先生半夜搀扶父亲去洗手间,正好妻子扶着母亲也去上厕所,望着疲惫不堪的一家子,周先生再也忍不住内心的痛苦,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抱头痛哭起来。“这段时间最感谢的是我老婆,大难临头,她无怨无悔照顾我妈,帮我分担了很多压力,没有她,这个家真的要散了。”周先生说,他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就算卖掉房子,也要尽全力保住自己的父母。
手术后 患者写下“感谢你们”
近日,病情持续加重的周老伯在儿子的陪伴下,慕名来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寻求治疗。
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刘伟钦主任结合患者病史,在完善相关检查后,与科室团队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开展了审慎的评估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已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可通过双侧丘脑底核电极刺激器(又称脑起搏器)置入术获得较好的效果。在明确告知手术风险并获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后,刘伟钦主任为周老伯进行了手术。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置入脑起搏器后第二天,在还未开机程控调试的情况下,其肢体僵硬和震颤等症状已得到缓解,可自行翻身上下床,自解小便,能完成部分精细动作。
▲ 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写下“感谢你们”
临出院前一天,躺在病床上的周老伯在留言本上写下了“感谢你们”几个字,笔画顺畅,字迹清晰。出院时,周老伯还特意为医院功能神经外科3A病区医护人员送上了厚重的锦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刘伟钦主任嘱咐,一个月后,周老伯还要回到医院,完成脑起搏器的开机程控调试工作。
▲ 患者为功能神经外科3A病区团队送上锦旗
对于孝子周先生来说,父亲术后良好的治疗效果,就是对他和妻子夜以继日辛勤付出的较好回报。更让周先生惊喜的是,受益于长三角医保一体化政策,原本沉重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了,也缓解了他的精神压力。“你们不仅救治了我爸爸,更是挽救了我这个家啊!等春节过后,我还要带妈妈来蓝十字脑科医院治疗。”周先生激动地表示。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病程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早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症状,当疾病发展至中晚期时药物的效果逐渐减弱而副作用逐渐显现。
脑深部电刺激(DBS)疗法,目前已成为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帕金森病专病门诊主任刘伟钦表示,DBS手术属于难度级别最高的四级手术,手术中需根据立体定向精确定位脑部实施手术的靶点角度,得出各个靶点的准确数据后,将不足1毫米的电极植入患者脑内深部核团,通过传送高频电产生刺激,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从而缓解或消除帕金森病症状。部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即能感受到身体的奇妙变化,症状得以改善。
术后一个月,要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对脑起搏器的参数进行程控调试,配合合理的用药方案、正确的心理疏导及适当的康复训练,可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
此文章仅作为临床学术研究、学术交流使用!